维丹阁 >风水知识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等。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节”。传3656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鲁班节   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的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   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

内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啥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梗马!摔跤、令人讚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十葬十不葬口诀

蒙古族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祭敖包也算是一个。敖4832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把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8564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把时,在古代!由萨满教3890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遭?求神降福,蒙古族牧民沿袭祖先的原始宗教信仰?以为山的高大雄伟,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高山又是幻想中神灵居住的地方。因而便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1913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2110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0185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5016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9165秀斯”,“布乎利”的,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2903“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 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是同辈,十赌九赢的生肖

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主要分布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鄂(è )温克族(2万7千人)和土族(24万人)也有时被认为8061是蒙古人的分支。   蒙古的总人口大约有280万人(2006年7月统计265万人。)!其中80%是喀尔喀蒙古人!   俄罗斯有大约90万蒙古人、   另外,分布在阿富汗!伊朗等地的哈扎拉族人(近四百万人)有可能是蒙古人和中亚其他民族的混血后代。   其中云南有1.3万人,聚居在通海县新蒙乡,分中村,下村、白阁、交椅湾和陶家嘴5个自然村!是元朝初年随忽必烈征战遗留在云南的蒙古族后裔(yì )、通海蒙古族从祖国西北大草原来到云南高原的通海杞麓(lù )湖畔,凤山脚下!已有740多年的历史、700多年来、与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凭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3611把杞麓湖之滨?凤凰山之麓建设成了鱼米之乡、   民族习惯   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 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蒙古族待客十分讲究礼节和规矩。例如,吃手8579把羊肉时!一般在将羊的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送给客人!如果是用牛肉待客,则以一块带肉的脊椎骨加半节肋骨和一段肥肠送给客人。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5809通常是要喝的!0808不喝有失礼貌,主7884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1895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十面相人格

傣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浴佛节     浴佛节(傣语“栓兰”)、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浴佛节一般在大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被政府宣传为“泼水节”!每年都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吸引了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德宏地区!浴佛节仍然只是一个宗教节日。     入夏节   入夏节(傣语“豪洼”)!又称“关门节”。源于古印度佛教徒的雨季安居习俗?随南传佛教传入傣族地区、   入夏也是雨季的开始,也就是稻作农业社会进入农事繁忙的季节。古代佛教僧侣们为配合信徒们的农事生产活动。停止了到处传教扰民的活动、集中到寺庙或某处修行、逐渐形成惯例。而佛教信徒们也在僧侣集中修行期间!停止了到寺庙佛屋的一切活动,集中精力搞农事生产。并形成一种习惯,后来,僧侣和信徒形成的这种默契关系被上部座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形式固定下来、这种宗教形式随上部座佛教传入傣族地区!   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的傣族一般在大傣历9月15日(农历6月中旬)举行入夏仪式!入夏仪式这天就是“入3388夏节”!傣族村寨的佛寺都要击鼓为号,告诉人们节日已到!佛爷们集中到佛寺念经,信众们准备食物,鲜花、纸币等到寺庙“赕佛”。而后。便进入为期三个月的“结夏”,结夏期间,禁止僧侣外出讲经,禁止信众远行不归。禁止男女谈情娶嫁!禁止大型庆祝活动!僧侣要安心诵经,民众要专4411心生产,     出夏节   出夏节(傣语“昂洼”)。又称“开门节”。与“入夏节”相对应、   “出夏节”一般在大傣历12月15日(农历9月中旬)举行、象征着三个月的“结夏”期结束!可以解除“入夏节”以来的一切忌禁。僧侣可以出寺传教募化,男女也可以谈情娶嫁!出夏节这天,傣族民众们都会身着盛装。带着食物、鲜花,腊条。钱币等到佛寺拜佛听经。并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燃放烟花!点孔明灯、跳象脚鼓舞等各种娱乐活动,。十面相全貌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传统节日有:春节!冬至节,端午节。七夕节、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最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当然是春节了!传统的乐器有:琵琶。二胡。板胡,古筝,笛子、埙、七弦琴, 箫!扬琴〈好像是这么写的〉!管子、古称筚篥或觱篥!唢呐。大三弦。月琴!蒙古民族传统乐器马头琴等等。传统服饰!我认为是汉服、但很少见了!当然。唐服也算~、还有女人比较喜欢的旗6064袍也算吧,、,十面相歌词

西双版纳的风俗

  主人卧室不可以进!和尚头不可以摸。在老人前面走路8649要慢点记得低头!好朋友来的时候不可以进寺庙,喝酒前记得用酒滴几滴在桌子边上敬主!进寺庙和一些特别的地方记得脱鞋、。十面相贝斯

蒙古族歌手有哪些

多了, 腾格尔,德德玛, 阿·其木格,阿拉坦其其格、拉苏荣,其其格玛、哈琳,扎格德苏荣、阿乐泰。阿·巴雅尔、朝鲁!宝音德力格尔。!布仁巴雅尔、巴音查干。哈斯巴图,呼格吉勒图,红梅!莫日根!马希!孟根其其格、斯琴朝格图!乌日柴夫。扎拉嘎夫,新吉乐图、乌兰其其格!乌云毕力格。特木尔!通拉格,苏亚 …… 、十食神四柱上论断口诀

新疆的风俗

  服饰习俗   少数民族的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华丽堂皇。种类繁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妇女爱着彩色连衣裙!戴鲜艳或洁白的头巾!喜爱耳环、耳坠、项链,手镯、戒指等装饰物、0390显得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男性爱穿西服,绣花衬衫或袷袢等。维吾尔族男子还多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戴绣花帽几乎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共同爱好。但又随民族与地区不同而互有差异,如维族男女都喜欢戴绣工精致的小花帽。哈族姑娘喜戴猫头鹰羽花帽!柯尔克孜族青年妇女则喜欢戴红色丝绒圆顶花帽。塔塔尔族妇女尤喜欢戴镶有彩珠4995的花帽等!蒙古族男子爱5032戴呢料大沿礼帽、显得潇洒大方、回族男性则为黑白小圆帽、显得整洁庄重!各兄弟民族男女都喜欢穿长统皮靴,每逢喜庆节日,各民族都穿上民族盛装,色彩斑斓,令旅游者目不暇接、   饮食习俗   饮食习惯西域香味浓烈。各种食品色香味俱佳!烤羊肉串已风靡全国,烤全羊是新疆一大名馔。吃法别致的抓饭!手抓羊肉是少数民族最喜欢的食品,也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必备食品。脆香而薄的烤馕,烤包子、拉面,油馓子、油塔子 !薄皮包子!奶茶!则是少数民族的传统食品,牧区的少数民族能将牛奶、羊奶加工成八九种奶制品,或香或甜或酸。都带有浓郁的奶味。营养丰富。可饱口福,用马奶发酵而成的马奶子酒微喷酒香、清凉适口。沁人心肺,隆冬时节!寒风刺骨。但你可以看到街7273头不少人身披雪花、围着火炉在吃西瓜?这是最富有西域风情的饮食习俗。   哈萨克族   1。家庭与婚姻: 哈萨克族的家庭组织。是以夫妇为基础的小家庭制、 哈萨克族的结婚仪式、一般要经过四个程序:第一步。订婚礼!在女家举行。双方协商有关事宜,第二步。确定“吉尔特”期的婚礼。在男家举行!从而确定正式的亲属关系!第三步,又在女家举行,男方要将协商的财礼的半数送到女家,此后、新郎就可以住在女家!与姑娘同居,叫做“看门”。第四步!又在男家举行、这是正式结婚仪式、   2!日常生活服饰:明显地反映了牧区生活的特点、为了骑马方便。服装一般都比较宽大 结实!男性喜在腰间束皮带。上系小刀。便于随时切肉食用、男性内衣衣领较高!多绣花边。套西式背心!妇女喜着鲜艳花布,胸前绣纹花,多穿连衣裙、 饮食:由于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牧业生产。因此!在饮食方面带有强烈的特区特点!主食主要地牛。羊,马肉、其次是用面粉制成的馕和面条以及抓饭等!他们最喜欢的食物有“金特”:用奶油混合幼畜的肉!装进马肠里、蒸熟后食用,喝的主要是牛奶。马   奶、奶茶。更喜马奶酒, 居住:哈萨克族人民多数从事畜牧业!为6913了迁移方便,他们居住是轻9204便而简易 的毡房?牧民在春,夏!秋三季居住。冬季则居住土房和木屋。   3!喜庆日与游艺 哈萨克族的喜庆日!有“肉孜节”(通称小年),“古尔邦节”(通称大年) 以及带有浓厚民族风味的“拿吾鲁孜节”等。 在游艺方面!他们最喜爱唱歌。青年男子喜欢摔跤。赛马。刁羊、还有青年男女共同取乐的“姑娘追”。舞2445蹈比较盛行。多和游牧生7662活有关?如挤奶舞、剪羊毛舞 、绣巾舞!制毡舞!走马舞!斗熊舞5719以及婚礼舞等!   达斡尔族婚俗   新疆的达斡尔人主要聚居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县的一些乡村,人口只有6300多人(1997年的统计)、是自治区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就像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一样。也有着独特的婚姻习俗!   在达斡尔族的民间!青年男女要想结为伉俪,首先要经过媒人搭的喜桥!有意思的是、媒人去提亲搭桥时。头上要戴一顶帽子、帽子右边挂一块儿红布条!手里还要拎着0803“提亲酒”?别人一看这种装束、就知道是到女方家提亲说媒的媒人。媒人第一次去女方家提亲、往......余下全文>>,千万中挑一打一生肖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蒙古族的节日风俗

  我就是蒙古族的,其实蒙古族的节7423日大多都已经汉化了。我就简单的说几8916个重要的哈!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抓肉!也要包饺子,烙油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压岁钱也是必不可少的、   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每个地区举办的时间和场所都不一样。   点灯节,也可以说是祖拉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在大城市的蒙古族同胞以举办各种文艺汇演取而代之!在这天!人们虚3816岁会长一岁!     其实最重要的也就是春节了!没什么的。,千万富婆的手相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风俗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