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丹阁 >风水知识

满族的礼仪与服饰资料。

  你好!0974我来为你解答:   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长期适应寒冷气候而选择了包暖性较好的袍装作为日常服饰,6716在明朝中期满族吸收中原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进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装”也称“旗袍”?清朝建立后由于满族贵族统治者的强制性推广。旗装在全国通行,但很快与汉族传统服装相融合!到民国时期又加入了现代西方时装成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旗袍。二十世纪以来,满洲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满族先民是游猎民族,在理发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为了适应长期游猎跋涉的生活!满族男子选择了辫发作为发式!其做法是先将额前部的头发剃光!以避免遮挡视线?便于射箭或格斗,后部的头发不5539作发籍而是梳成发辫!以适应骑马颠簸,这种发式曾在清朝为统治者利用政治手段在全国强制推行。   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8408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5936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1085去周围的头发!   【旗装】   二十世纪以来,满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但从电影!电视和博物馆里。我们还常常可以欣赏到往日旗装的风采!其中妇女头上又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头饰――汉语称为“旗头”、满语称为“答拉赤”这种头饰全世界为满族妇女所独有、从而成为典型的民族服饰特征!十分引人注目!   过去、满族妇女幼年时要同男孩一样学习骑射、发饰与男0887孩也类似多剃去头顶四周头发,只留部分头发编成两条丫头辫子、垂于两鬓。一直到16岁成年时方可蓄发,婚后则开始绾大盆头、架子头。2171两把头等式发髻。其中以两把头较为典型,两把头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分成两绺,各绾成一个发髻!然后再将后面的余发绾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平时!发髻上横插长二三十厘米!宽二三厘米的被称为“大扁方”的头簪!喜庆吉日或接待贵客时便要戴上答拉赤。   【旗头】   “旗头”满语称之为“答拉赤”它是满族妇女在一般礼仪或婚礼场合佩带的头饰,具体做法是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的长约三十多厘米。宽约十多厘米的扇形头饰。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之上即可。上面还常绣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此头饰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节日,或祭祀祖先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宽长的装饰品,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之身体挺直?再加上长长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们走起路来纤纤碎步,分外稳重、文雅、   【马蹄底4588鞋】   除“旗袍”。“答拉赤”外,满族妇女的“旗鞋”也极富特色。旧时满族妇女与汉族妇女不同!她们崇尚脚力劲健。登山行马,拒绝缠足陋习而以大脚“天足”为美!由此在鞋袜装饰上获得了充足的创艺空间,“旗鞋”便从而产生!这种装饰以精美刺绣的旗鞋以木为底,鞋根起于中央。这种鞋俗称“旗鞋”或通称“高底鞋”,“高底鞋”主要又分两种!一种叫“花盆底”鞋、另一种叫“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在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   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因跟底的形状不同通常区分的两种样式:一种是上敞下敛,根底为椭圆形!倒梯状的外形远看很象花盆另一种则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倒行的马蹄印!“花盆底”和“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统称“高底鞋”,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金银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1327编成的绒毛球或穗子。穗子最9444长者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在民间多为十六岁以上的满族青年,中年女子在礼仪场合穿用、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而在官僚贵族当中无论青年?中年。或老年妇女均可穿着高底鞋?在现代社会这种鞋除用于文艺表演外平时都已不穿了。   满族自古就有“削木为履”的习俗、关于这种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0655法认为,过去满族妇女5274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为防虫蛇叮咬!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后来制做的日益精巧、发展成了高底鞋?另外还有一种传说、说是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9563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了高高的树杈子。终8714于取得了胜利,达到了报仇雪恨,发展壮大的目的。人们为了不忘那些苦3282难的日子,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越做越精0886致美观,成了后来这种样子、   清朝时期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法的时装?和过去满族女子的服装大不相同,   清代满式服装曾流行全国,现在与汉族服式一样了,满族妇女不缠足。所著鞋子绣有漂亮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3876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化很大、姑娘时代。只简单地把头发在脑后挽一下。长到快出嫁时!就要6814把头发梳成辫子并挽成单发髻,结婚后的发式有双髻式、单髻式等多种、双髻式发型把头发从头顶分梳为前后两部分!前髻梳成平顶状、以便戴冠,颈6432后髻梳成燕尾状?在胫后伸展开来!它使得颈子总要保持挺直的状态、因此。满族妇女走起路来就更显得高贵、尊严、   旗袍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园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由于袖子7113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又称马蹄袖!在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马蹄袖已成装饰,而放4822下马蹄袖仍然是满族人对长者!尊者致敬的礼仪、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0415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式样的变化也很大!四片裁制也改为两片裁制。旗袍能很好表现妇女的身段和曲线!图为满族妇女在旗袍外套穿的马甲,绣有精致图案。穿旗袍跳宫廷舞的满族妇女!穿着传统满族旗袍的男子!包括带箭袖的长袍和0740一袭马甲、以及满族男性的帽子。   满族男女非常讲究头饰。特别是女子的头饰。成年以后即蓄发绾髻,盘髻的式样有架子头、叉子头和两把头!还缀以金银簪饰和各色花卉,满族妇女日常戴平顶帽,帽子用绒或皮制成!绣有云头花纹、并留有帽沿。后面拖着大飘带。青年妇女则爱戴扇形冠。冠为黑色。用青绒、素缎或纱制成!也称做“旗头”!满族男子平日戴小帽和毡帽:小帽也称便帽!俗称为“瓜皮帽”!是用六瓣黑5438缎制成、帽顶缀一丝结或珠子。六瓣合缝,象7443征着六合一统、有吉祥之意! [编辑本段]民居 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伦杆”。满洲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   满族人的住宅!也有独特之处,以前。他们0302都住在草顶土墙的“口袋房”里!“屋高至丈余!独东南扉”、东头的一间面南开门。是外屋。西头的两三间房屋为卧室、称里屋!这种“独东南扉”的结构!如口袋形,便于保暖!满族人还喜欢睡火炕、家家户户都是南北大炕,屋子西面沿着山墙还有一溜儿窄炕。把南北炕联了起来!俗称“万字炕”,   他们以西炕为尊、南炕为大,北炕为小。南炕居长辈老人、北炕住小辈!西炕则为祖宗神位、墙上供着祖先神板。炕上设摆香案,一般不住人!最忌小辈和妇女坐。只有老人与亲姑爷可以坐!满族房舍的0078南北西三面!“皆辟大窗户”!且分上下两层,窗棱以万字或工字为格,窗外糊纸,开关朝外!“恐夜间虎来。易于闯入”、居室6825内没有地桌。只有炕桌、吃饭,写字都用它、此外!房梁上4058常悬着悠车、用桦木皮(木威)成长方形或椭圆形、出生的婴儿就放在里面睡觉,母亲边悠车边哼着摇篮曲!所以有民谣说:“东北有三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生了孩子吊起来,” [编辑本段]传统节日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则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 或称3470“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添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3599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6421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1190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8208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开山节:满族人民在每9517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祝福祷告、感谢山神给予采药人的丰富恩赐。再这一时期采到的人参则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1872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5244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镶红,黄!镶黄,蓝,镶蓝!白!镶白”八旗人!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门上挂上自己的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编辑本段]满族文化 在文化方面!满族对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清圣祖玄烨主持编纂的0258《音韵阐微》?《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舆全览图》等书,均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早期满文著作?除《满文老档》。《满洲实录》和图理琛的《异域录》等,还有大量学习满文必备之书。如《清文启蒙》、《清文典要》以至《清文鉴》等等!《清文鉴》经多次增订,编纂成5种不同民族文字的满文辞书——《御制五体清文鉴》!对满、汉。蒙、藏!维吾尔等各民族相互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一种重要参考资料,译书也很普遍!主要汉文名著。大多有满文译本,除官书不计外,民间说部如《三国演义》!《西厢记》。《金瓶梅》。《聊斋志异》等都有满文译本,其中以扎克丹译的《聊斋志异》译文最好!文字水平很高?同时。涌现出一批满族文学家!早期著名的词家纳兰性德著的《侧帽集》和《饮水集》、清新婉约!生动自然、足与当时词坛上负有盛名的汉人朱彝尊6928和陈维崧媲美合称“三大家”!乾隆中期!曹雪芹著的《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艺术推到空前高峰!成为世界文学名著之一,满族人。老舍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还是杰出的曲艺家!他6543的作品众多、而且脍炙人口,不愧为当代的“人5848民艺术家”!   满族崇尚理学、满族大儒曾将《大学》《中庸》《论语》《孝经》等书译成满文,以教旗人,其书圆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境地。从皇帝。王公到一般满族文人有大批人寄情于绘事,出现了许多著名画家,镇国悫厚公高塞!自号“敬一道人”!工诗画!《池北偶谈》评他的小景“笔墨淡遗,摆脱畦经。虽士大夫无以蹄也”!慎郡王允禧,他“所作山水花卉!能合石谷,南田为一手、本朝宗藩第一”。另外、象瑶华道人,唐岱!布颜图,麟庆的夫人等都是当时著名的画家、铁保。永理是满族著5904名的书法家、与翁方纲、刘镛齐名,并称四大家,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书法、至今为书家称道。当代的书法大家启功也是满族。全国人大常委溥杰的书法也别具风格?   满族文化非常发达!大量的神话。传说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是萨满教的精神核心及概括性展示,既有口耳相传的!又有经文记载的,按内容。满族神话可分为:①起源神话!包括人类起源,万物起源。文化事物起源等!②宇宙关系神话!在萨满族神话中、宇宙是一个喧嚣的多层的立体世界、即所谓“登天云、九九层。层层都住几铺神”、每层天中都有人和动,植物、有恶魔4706和善神,各层间互通、③灵魂神话!满族神话的特点!是动、植物神话!祖先神话、自然神话共融一处,并有图腾崇拜的遗迹?   《满文老档》:中国清代皇太极时期以满文撰写的官修史书(档册)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4190文学巨著,共180卷、主要记述努尔哈赤、皇太极两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关系、宫廷生活、习俗。天文。地理等等。《4294满文老档》史料原始、记事广泛、内容丰富!对《清实录》等书的校7790订补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研究清史!满族史、东北地方史和满族语言文字演进史提供了较系统而翔实的资料,   《八旗通志》:由鄂尔泰等奉旨撰写、雍正五年(1727年)。鄂尔泰等7790奉命修《八旗通志》初集,250卷,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铁保等奉赦续修。至嘉庆四年(1799年)。历时12年完成。该书分八志!八表!八列记叙清太祖努尔哈赤至清世宗时八旗沿革,社会及军事组织、人物传略等项,对研究八旗制度十分有价值!   《御制五体清文鉴》:清代官修满、藏,蒙古、汉。维吾尔五种文字对照辞书,成书于乾隆末年!内容丰富!是中国少数民族辞书中的巨著,   《尼山萨满》:史诗《尼山萨满》也叫《音姜珊蛮》、满族著名史诗。流传于黑龙江流域、讲的是一个女萨满为从阴间救一少年的魂。经历重重难关的故事,有多种手抄本流传,   满族剪纸:十二生肖 满族剪纸艺术剪纸:满族喜欢贴窗花。用各种彩纸剪成各种鸟兽花卉。古今人物、贴在窗户上。栩栩如生,充满活力!还有另外一种剪纸艺术,就是挂笺、或称挂钱,过春节时,家家户户用五色彩纸、剪成长约40厘米。宽约25厘米不等的纸块。中间髅刻云纹字画,如丰。寿。福字。下端剪2259成犬牙穗头!悬挂于门窗横额!室内大梁等处、五彩缤纷!喜气洋洋。最早挂笺是祭祖场所的装饰品、一般都是单数!传闻自家宗族祖先8002是从长白山几道沟来的就挂几张!黑龙江宁安!海3043伦等地的剪纸艺术在全国艺坛上享有盛誉?   满族补绣:满族民间工艺,或称“钉线”?主要流行于东北地区农村、以家织布和棉线为原8433料剪缝而成?黑白色为主调!间用他色!纹饰以榴开百子、吉庆有余、葫芦盘长!福寿长春、八宝等吉祥图案为主。多配以较粗重的黑色边饰。常绣于枕顶、荷包、幔帐!坐垫之上, [编辑本段]舞蹈 满族人能歌善舞。其先世株褐人的舞蹈具有战斗风格,女真人的习俗,“以女年及笄!行歌于途!其歌也,乃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侣之意”。(《大金国志》卷39)明代女真人乘兴起舞,并有琵琶伴奏。大家拍手而歌。特3980别是在节庆宴会上,主客男女轮番起舞。节奏和谐!一人领唱,众人皆呼:“空齐”相和,进入辽!沈后、更多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歌舞形式!久居东北的满族人、经常举行群众性的歌舞活动、曾盛于北京,流传到东北的“子弟书”始创于八旗子弟、为满族人所喜爱的文艺形式,晚清以来,涌现出了许多满族曲艺表演艺术家。驰名艺坛的有9544赵星垣!双厚坪、金万昌、谢芮芝。品正三,常澍田。程树棠。荣剑尘、常宝馥、连阔如、侯宝林、关学增等!这些曲艺0485表演家!其表演艺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隆兴舞和九折十八式是本民族的传统舞蹈!舞蹈的特点,多由狩猎,战斗的动作演变而来、如隆兴舞。要选一些身体强壮的人、穿豹皮唱满族歌、伴以箫鼓!舞者一半人扮在虎。豹等兽!一半人骑假马追射、称作“隆4182庆舞”!逢喜庆宴会、主,客男女轮番起舞、举一袖于额!后一袖为背,盘旋进退,一人唱歌,大家呼“空齐”相合!九折十八式,姿势复杂繁多。有打渔的姿势!穿针、织网的资势,欢庆的资势,单奔马!打猎姿势,双奔马!出征的姿势,大小盘龙!龙戏水的姿势!怪蟒出洞、龙蠕动的姿势。十八式,即十八个5737舞蹈动作?    满族秧歌秧歌舞:又称“鞑子秧歌”!多于上元夜表演,舞者十数人或数十人不等,表演者各持尺把长两圆木。边 击边对舞!常由三四人扮妇女、三四人扮参军及扮持伞灯者,饰卖膏药者为前导,以锣鼓伴奏!“舞毕乃歌、歌毕乃舞”!是化妆的歌舞表演!有徒步。高跷之分、若两秧歌队于路相遇!即行抗肩礼互敬,   莽式舞:中国清代宫中宴会上表演的满族舞蹈!莽式分男莽式和女莽式!跳6783莽式必有歌唱和,一人领唱,众人以“空齐”之声相和,加强节奏!故也有人称之为莽式空齐舞。舞蹈粗犷有力。动作幅度较大!多是骑士步!这与满族先民尚武有关、   腰铃舞:满族民间舞蹈,由数名腰系铜铃男子表演!表演时打着响板。扭动腰铃!使板声,铃声相和,源于满族早期骑射生活,   庆隆舞:庆隆舞是在丰收年景和庆祝大典中进行的一种场面性舞蹈!是清朝宫廷舞蹈中最具满族特点的舞蹈!留有民间舞蹈的深刻痕迹,庆隆舞喜起舞和扬烈舞、源于莽势舞。乾隆年间命此名、用于宫廷内元旦、万寿节。除夕及皇帝大婚等所举行的盛大筵宴上?多由王公大臣与司舞者共同表演、舞蹈规模颇大,包括乐器伴奏多达百人、   大五魁舞:又称“五魁舞”。是满族民间一种庆贺舞蹈,源于9668满族早期的狩猎生活!多于丰收!狩猎归来时表演!该舞蹈由五人分别头戴虎、豹,熊!鹿,狍的面具做拟兽的跑跳动作,欢快有趣!   单鼓腰铃:单鼓腰铃系艺人7728们口头的称呼,亦称“打单6335鼓子 ”或“耍腰铃”!是一种腰缠许多小铃、手持“单鼓”(或“抓鼓”)而舞的祭祀舞蹈,满族信仰萨满教并尊奉“鹰神”。“蟒神”。“乌5820鸦神”等!逢年过节,祭祖之日先将“佛头妈妈”请上神位,后由“查玛”开始起舞、他们头戴帽。身扎腰铃。手持抓鼓边跳神舞边唱神歌,他们先在屋里跳,然后到院外跳。祭祖内容一是悼念祖先功德、二是保佑天下太平、三6093是祝愿风调雨顺,四是祈祷病除灾消, [编辑本段]满族乐器 八角鼓:八角鼓形为八边形!蒙蟒皮。七个边每边有铜环,另一个边下拴一长穗、可弹,搓!摇。作为唱曲的伴奏乐器。   满戏:满族戏曲剧种,又名“八角鼓戏”!由满族曲艺八角鼓发展而来。满族先民在骑射渔猎之暇围在篝火旁,边说边8696唱边舞。并扣击自制八角1414鼓相和!娱其情志、逐步形成说,唱、舞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清兵入关后,八角鼓和洋琴!琵琶,四弦,锣鼓等配合。吸收诸宫调,杂剧及各地民歌、小曲、形成牌子曲剧,多演唱历史和民间故事,   二弦:满族弹拨乐器。木制。琴头饰有龙首,弦轴左右各一?音箱为长方形,底有孔。5454音箱上安覆手、框绘龙纹。清朝宫廷用于演奏宴乐!   三弦:满族弹拨乐器、檀木质、方槽!琴头雕大顶花,其尾端雕刻花纹、琴杆正面为指板、尾端护弦揭兽皮为之。左手持琴、右手拇指、食指戴骨指甲拨弦、有弹。挑,分,扫,砸。搓儿等技巧,清宫廷中用于演奏宴乐,民间用于伴奏鼓书!单弦等、 [编辑本段]满族民歌 满族民歌内容丰富!较之汉族民歌!多了一些渔。猎。牧劳动和八旗兵出征及思念亲人内容歌曲,其歌词语言通俗,活泼!其旋律质朴,简明!农村中的满族民歌这一特征更为明显、满族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歌唱!活泼动情的小唱几乎涉及到满族整个人生礼俗、唱出了他2179们的愿望和心声,自降生听《悠5260摇车》!稍大一些学7233唱《小板凳》?《河河沿》!童年的《抓嘎拉哈歌》,少年的放牧山歌、青年的情歌。结婚的喜歌、出征的战歌!围猎的猎歌!以及丰收喜庆!岁时节日,祝福贺寿,凯旋庆功,悲欢离合都有歌,其音乐风格多彩多姿!但基调豪放、朗爽。即使表现哀婉情绪的音乐,也不失其刚健强劲的内质,  2921 满族民歌有摇篮曲,儿歌。情歌。劳动歌,风俗歌!山歌!小调。喜歌、战歌!叙事歌等等,形式多样。内容几乎包括其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音乐也各有特色?   摇篮曲、也称“悠悠调”,在满族中流传最广。几乎每个满族孩子都是在这种优扬,平稳的曲调中成长起来的、现在流传的《摇篮曲》有满语的,汉语的。最多还是满。汉语兼有的、   劳动歌!满族先民在渔猎时。常吹牛角或海螺为号。敲锣打鼓,声势浩大。猎毕!就在野外歌舞欢宴,富有节奏的劳动号子发展成旋律流畅的劳动歌!容纳了广阔的生活场景!   山歌、满族人用热烈奔放的山歌、抒发其对家乡和劳动9799的热爱、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劳动歌、其中赞美富饶壮丽河山的山歌称为“夸山调”、满语民歌《巴音波罗》歌唱丰收、就属于这种山歌,另一类是对口喊唱的叫“爬山调”,多在放牧时赛唱。这类山歌,常是你一句我一句的对口喊唱、俗称“拉锯”、“抬扛”!歌词即兴而编!多是触景生情开口就唱,节奏自由强烈?曲调高昂开阔。情绪奔放。酣畅,《靠山调》!《爬山调》等曲调被八角鼓!单弦等曲艺广泛吸收, 0715  满族风俗歌也很有特色!如迎亲路上的“官吹”、闹洞房时唱的喜歌“拉空齐”以及丧葬仪式中的哭丧调和大量的祭祀歌都很感人动听,满族民歌在大部是五声音阶。结构简明!旋律流畅,感情真挚,   在东北1923广大农村流传着丰富多彩的反映满族人民劳动,祭祀,游戏。出征和日常生8647活的民歌。儿歌,其中有渔民号子《跑南海》,山歌《开山调》!牧歌《溜响鞭》,《挖人参》。《蚕姑姑》等,反映民间生活的有《巴音波罗》,《轱辘冰》。《喜歌》等。反映爱情的有《伊勒哈穆克》?《红绒线》!《烟荷包》,《十二月》等。游戏歌有《抓嘎拉哈》,《拍手歌》。反映出征内容的有《出征歌》!《八角鼓咚咚》,反映妇8624女生活的《丹查拉米》?《酸枣颗棵》。儿歌有《干草垛插金刀》,《风来咯》等! [编辑本段]礼仪 满族进入辽,沈以前!具有精于骑2791射的特长,7岁左右的儿童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女子1532执鞭不亚于男子、满族的服饰。男子剃5675去周围头发,束辫和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女子在3262头顶盘髻,佩戴耳环,穿宽大的直统旗袍!足着高底花鞋!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曾有一7196个时期各地妇女穿旗袍甚为流行?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住房一般有两间正房。门向南开!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3面有炕、   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平时见长辈行“打千”礼,男子曲右膝。右手沿膝下垂,妇女双手扶膝下蹲。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满族以西为上、室内西炕不得随便坐人和堆放杂物!最主要的禁忌是1246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据说主是因为狗在满族先人的长期渔猎生活中起到了帮手作用、人们不忍食其肉!用其皮、于是逐渐形成这个习俗,   清代以来的300多年间,满。汉长期杂居共处、关内的满族已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与汉族无差异。居于关外各地的满族人民、只是在满族聚居的偏僻乡村中、仍有一部分满族居民使用满语、保持满族的一些固有习俗。同时!从汉族习俗(包括汉语词汇)中也可找出一些满族习俗的成份?但满族群众模仿汉俗,比汉族群众模仿满俗的更多,满族是一个既善于学习又善于创造的民族?为发扬祖国文化作出了贡献,

满族特点有哪些?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满— —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是16世纪末参照蒙古文字母创制的、后又在借用的蒙文字母上加“9281圈”加“点” ,称之为“有圈点的满文”或“新满文”,由于清代以来大量满族迁入中原地区,在经济!文化、生活上与汉族交往密切,满族人民逐渐习用汉语文。 满族主要从事农业!散居城市的满族人大多从事工业和文化科学事业。在历史长期发展程序中!满族同胞对祖国的缔造和文化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狡猾的风水相师小说

满族服饰的介绍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满族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述9397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1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至本世纪30年代。满族男女都穿直统式的宽襟大袖长袍、女性旗袍下摆至小腿!有绣花卉纹饰。男性旗袍下摆及踝!无纹饰!40年代后!受国内外新式服饰新潮的冲击。满族男性旗袍已废弃?女性旗袍由宽袖变窄袖!直筒变紧身贴腰!臀部略大、下摆回收!长及踝、2所谓的京派旗袍。就是我们所说的1489早期满族妇女穿的旗装!32007年!满族旗袍制作工艺被列入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满族服饰被列入第二批内蒙古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明松峰被列为传承人、52011年。刘淑芬!陈玉秋被评为满族旗袍制作工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手纹很乱的女生手相

各少数民族的服饰和活动(最好有服饰图片)

  各少数民族习俗及服饰   各少数民族习俗及服饰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7855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9297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2528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厨房橱柜台面颜色风水

望谟布依族服饰和黔南布依族服饰一样吗

  大致一样   1、颜色特点   不分男女,蓝。青,黑。白等7383色布衣服居多!   2!男女老少各有特点   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和长布裤!   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   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带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饰物!   3。地区不同。有些许差异   惠水!长顺一带女子穿大襟短衣和长裤,系绣花围兜!头裹家织格子布包帕?   花溪一带少女衣裤上饰有“栏干”。系围腰,戴头帕!辫子8066盘压头帕上,   镇宁扁担山一带的3494妇女的上装为大襟短衣!下装百褶大筒裙、上衣的领口。盘肩、衣袖都镶有“栏干”(即花边)!裙料大都是用白底蓝花的蜡染布!她们习惯一次套穿几条裙子。系0867一条黑色镶花边的围腰带,   4,婚前与婚后   婚前头盘发辫,戴结花头巾,婚2791后则改戴“假壳”,用3951青布和笋壳做成、   5、不同年龄段的妇女服装   (1)老年妇女   仍保留传统服饰。   头缠篮色包布,身穿青色无领对襟短衣。身大袖宽、衣缝,下角分别镶绣花边及滚边、下身多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系青布围腰或绣花围裙!脚穿精美翘鼻子满绣   花鞋、整套服装集纺织,印染、挑花、刺绣于一体、   (2)中年妇女   包头有的6582已用白毛巾代替!上衣已改穿有领大襟衣!并在沿左衽前下方镶嵌两三道带色布边、领前结   扣处喜用银泡纽扣作装饰、袖口仍保留传统的古老风格,下身已改穿长裤。脚上满花鞋变成了半爿型或鞋尖处绣小花、改装后显得洁净淡雅!古朴端庄!   (3)未婚女青年   服饰大体与中年妇女相似、但喜欢在包头布末端镶绣鲜艳花纹图案、埋露在头顶上方与护发头簪之间、每逢节日。宴会。妇女喜佩戴各式各样耳环、戒指、项圈,发坠和手镯等银饰!,房子风水富贵聚财格局

菏泽市有满族人吗?他们有什么禁忌

  没有。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其他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    满族历史悠久。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了中国,形成满汉长期杂居的局面、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5353称满族?   满族本来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17世纪四十年代、满族大量入关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   满族自古好歌舞、古代舞蹈多由狩猎,战斗的活动演化而来、满族喜爱的娱乐活动还有跳马!跳骆驼及6516滑冰等、十八世纪中期!“八旗子弟”创作了一种新的鼓词,配合鼓板,三弦演唱、名为“清音子弟书”、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妇女则喜欢穿旗袍!梳京头或“盘髻儿”、戴儿环、腰间挂手帕!满族入关后、其服装与汉族服装趋于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   习俗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要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忌讳: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婚俗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世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   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开具双方1526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此外、还要互5616相检验生辰八字。   放定:即递财礼!分放大定和放5088小定两种。放小定是未来的媳妇拜见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亲时,得到财物!放大定叫做“过大礼”,俗称“下大菜”!就是选择吉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买楼房风水忌讳什么

土家族服饰的现代土家族服饰

由于土家族历史上汉化较早。传统土家族服饰3109已经基本消失!由于表演的需要,现代的土家族服饰大多各自研制不同款式!种类非常繁多、有的地方不断的借鑑贵州!湖南等地的苗族银饰以及苗族服饰改良成土家族服饰、往往使人们经常把苗族服饰混淆进去?一般来说,土家族传统银饰没有苗族银饰的多。佔不显眼的部分、而且土家族服饰一般都以朴素见长!没有4444苗族服饰的花哨!、 。!客厅里的风水和财运

普米族的服饰

  根据普米族古老的习俗,9638普米族儿童在十三岁以前不分性别。全穿一件右襟麻布长衫、女孩发饰前留一辫、上拴红绿料珠!男孩则在头5709部的前边和左右各留一辩、不佩珠、十三岁成丁礼以后才改穿衣裤、衣裙式短装,转为成年人装束。普米族成年男子发服装各地基本相同、上穿麻布短衣、下穿宽7267大长裤,外罩长衫。束腰带,普米族妇女多留长发并以发辫粗大为美?喜欢用牦牛尾和丝线编入发辫之中、盘于头顶,外包黑布包头!宁蒗地区的普米族妇女多穿束腰,多褶的长裙,在裙子的中间,通1611常都横绣一道红色彩线,她们说这是祖先迁移的路线,人死了以后需沿这条路线去寻找自己的归宿!否则就回不了老家!男女无论衣式如何,均外着羊皮坎肩或披肩,,九宫飞星图与阳宅风水

蒙古族饮食习俗和服饰特点

  蒙古族服饰概述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受满族影响!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3308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4108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4786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9633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带披肩帽。女带翻檐尖顶帽,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男子的颜色多为蓝!黑褐色!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4429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     蒙古族服饰特点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4040等饰物、6165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範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饰工艺!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9344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7106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玄空飞星风水择日实例满族的服饰特点

满族历史简介 满族族称是怎样由来的

  满族(满语!转写:manju),旧称满洲族。是中国少1288数民族之一,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支系,主要分布3023于东北地区、其中居住在辽宁的人口最多!此外,河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台湾及北京等共34个省区均有广泛的人口分布。   满族历史悠久,据推测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4652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现代1520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满族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    满族世居祖国的东北部。分布地域辽阔!长白山被满族视为发源地。圣山、   满族历史据推测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现代满族一脉相9619承的祖先!   公元前22世纪肃慎文明的中心在喜都,早期肃慎王国的第二代王室开始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     宫殿!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我国考古学界认为今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湖南端的莺歌岭原始社会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相当于西周时期,当是肃慎的文化遗存,出土了许多石器和陶器,其中有陶猪!陶狗。陶熊、猪的饲养!说明古时民族2126部落已经过着相对稳定的以原始农业为基础兼渔猎的原始生活!陶猪,陶狗、陶熊是作为陪葬品埋入7299坟墓的!是对死者灵魂崇拜的一种有力的证明,”   满族使用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 !17世纪中叶!满汉长期杂居后!普遍开始习用汉文!多已掌握汉语文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熟练运用满语之人开始不断下降。如今现大都转用汉语和汉字、在当地政府的扶助之下?满语教学开始进入各地满族中小学的正式课堂。。家居风水禁忌图片阳台





满族的服饰特点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