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丹阁 >风水知识

蒙古族和壮族的的风俗习惯,故事,礼貌礼节,饮食习惯,节庆习俗,禁忌,等!

  蒙古族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3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用蒙古语言文字的新闻出版、广播、戏剧、电影事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善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成果之一,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   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代以后普遍信0970仰喇嘛教、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8453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    习俗   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   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蒙古族待客十分讲究礼节和规矩、例如!吃手把0304羊肉时、一般在将羊的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送给客人、如果是用牛肉待客!则以一块带肉的脊椎骨加半节肋骨和一段肥肠送给客人!   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0073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食俗   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3859成奶制品、   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肉、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把羊肉、   在日常饮食中与红食、白食占有同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西部地区的蒙古族还有用炒米做“崩”的习俗。面粉制作的各种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饮食中也日渐增多。最常见的是面条和烙饼!并擅长用面粉加馅制成别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馅饼及蒙古糕点新苏饼等!   蒙古6752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1805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有人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   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饮酒、所饮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马奶酒是鲜马奶经发酵制成。不需蒸馏,   典型食品: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民间还有:稀奶油!奶皮子。煺毛整羊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新苏饼!烘干大米饭   壮族   奇特的头饰   未婚女子喜爱长发,留刘海(以此区分婚否)、通常把左边头发梳绕到右边(约三七分)用发卡固定、或扎长辫一条!6089辫尾扎一条彩巾!劳作时把发辫盘上头顶固定,已婚妇女则梳龙凤髻,6672将头发由后向前拢成鸡(凤)臀般的式样、插上银制或骨质横簪,现在裹青纱白帕的已少见,多用黑帕或花帕头巾、梳髻多是中年以上妇女、且喜欢戴绣花勒额、冬季妇女多戴黑色绒线帽、帽边花式因年龄而异!男女都穿布鞋,中年妇女上山劳动爱穿自己制的猫耳布鞋,俗称鞋猫,形似草鞋、有耳。有跟、用一条扁纱带将鞋耳和鞋跟串起来。任意绑扎调节松紧、儿童头饰:童帽是用二三寸宽的绣花布条缝制成的无顶遮额帽,古籍中记载壮俗“露顶跣足”。“布帛勒额(束额)”!在童帽上获得再现。这种遮额帽既能保护头部也是一种装饰品,婴儿的背带比常见的汉族的大得多,呈蝴蝶状、“蝶身”长三尺。宽二尺四寸,中绣花样图案或八卦乾坤图,但很少见绣有文字,两边“蝶翼”长九尺?宽一尺二寸!这种背带壮话称“腊”?建国后、这种背带逐渐改小尺寸,有些背带壮话称“腊”,建国后。这种背带逐渐改小尺寸。有些背带身刺绣上如“出入平安”“美满幸福”的文字、代替原有的图案。   3683男女都穿布鞋,   礼仪介绍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7740到分手处!   禁忌内容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脱掉斗笠、帽子、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别是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8672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忌筷子跌落地上、认为不吉利,吃饭时忌用嘴把饭吹凉。更忌把筷子插到碗里。夜间行走忌吹口哨。忌坐门槛中间!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8786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仪式结束后!于寨口立碑。谢绝外人进寨,   婚礼习俗   壮族的婚姻。有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的形式、一般婚前享受充分的恋爱自由。但父母干涉包办也时常有、壮族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妇女和0361男子一样都是家庭的劳动力、但仅有男子有继承权、其婚姻制中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还保持这种习俗?青年男女结婚后、新娘便返回娘家居住、遇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到丈夫家短暂居住,直到怀孕之后才长住婆家!因此、“不落夫家”的时间为三!五年不等,在历史上。“不落夫家”期间有性自由。近代受儒家文化影响。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遭到严禁,违者或离婚,或赔6067偿一定的财物?现在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宗教特点   壮族的宗教多为自然崇拜和5817祖先崇拜!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建立了寺庙。1858年以后,天主教传入,1862年基督教教传入,但都未传开!各家都有神龛。敬奉祖先!近现代以来。4214部分壮族地区又有天主教和新教的传入,   壮族本民族宗教则以摩教(MOZ)(壮族巫教)主要的信仰。摩教(MOZ)带有浓重的佛!道二教,特别是道教相融合为其特点!此外。神灵崇拜 民间崇拜的神灵多而杂。有自然神。社会神、守护神等等!崇拜仪式也随诸神的功能而不同,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绩主要是开2870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很会创造的意思。"布洛陀"就是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 "无事不知晓的老人"等意思。 布洛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布洛陀经诗》是摩教(MOZ)(壮族巫教)的经文。它唱诵壮族祖神布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9539幸福生活!这部经诗贯穿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识。《布洛陀经诗》各篇都可以独立成篇!因其相当多的内容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可以说是壮族的创世史诗!因其唱词是民歌、又是在祭祀时喃唱的,故又可以说是壮族宗教文学!   《布洛陀》6075以诗的语言和形式,生动描述了布洛陀造天?造地。造太阳!造日月星辰。造火。造谷米、造牛等的"造化"过程、告诉人们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各种农作物和牲畜的来历、以及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等、这部史诗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壮族祖先布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祖先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全诗长达万行。自古以来以口头方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红水河4979流域和云南文山一带传承、   大约从明代起。在口头传唱的同时,《布洛陀》也以古壮字书写的形式保存下来、其中有一部分变成壮族民间麽教的经文。《布洛陀经诗》原手抄本全部是用古壮字书写,诗是壮族9453民歌五言体、押韵、在内容上、融壮族的神话、宗教、伦理,民俗为一体!思想深奥,字义艰涩。在形式上。由于千百年来的传唱加工、语言精炼工整!有韵律。朗朗上口,其中保留了好多古壮语。宗教语。为当今所无、   《布洛陀经诗》的内容从性质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创世神话、伦理道德,宗教禁忌。它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布洛陀》的内容包括布洛陀创造天地、造人。造万物!造土皇帝!造文字历书和造伦理道德六个方面、反映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走向农耕时代的历史。以及壮族先民氏族部落社会的情况。   根据已整理的版本?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共十九章。第一部分是开头歌!包括第一章礼貌,第二章回答歌、第三章石蛋歌!第二部分是创造歌,包括第四章初造天地!第五章造人、第六章造太阳!第七章造火、第八章造米。第九章造牛!第三部分是治理歌?包括第十章再造天地,第十一章分姓氏等、   此外、壮族民间经常见得信仰还有:   ①花婆神,据说是布洛陀的妻子,有壮族地区则认为是布洛陀的母亲!专管生育儿女的女神,又称“花王圣母”,壮族认为儿女是花婆庭院里的花朵,7786枯荣全凭花婆主宰,婴儿出生。即在床头铺上纸花、逢年过节由母亲领孩子另祭花婆。孩子有病。也要祭请花婆保佑、 在南壮族地区的壮族。人们更崇拜花婆神,    ②土地公、壮族认为土地公是一方之主、主管一方水旱虫灾及人畜瘟疫的神灵、因此,村村设有土地庙,但无神像;唯用红纸书写“土地公之位”字样,贴于正中墙上以供祭拜!逢年过节或遇有重大危难事件,村民必到土地庙跪拜求签、供物随事的大小而有厚薄、求签前忌吃狗肉、全村则一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每年开春作“春祈”,求6387土地公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秋季“还愿”!感谢土地公的厚赐、   ③社公、被认为是村寨保护神、多于村边大树下设社坛!内供石头数块、也有供奉石雕狗像的。每年除夕。各家备酒肉祭祀,祭社时,全村寨长老齐集!祷告社公、并讨论当年应举应革事宜。村中青壮及少年!集于社前。遍拜尊长!称为“拜社”!新嫁女子。也须携同夫婿回娘家参加祭社,新生婴儿由父母带到社前。向众人分发红蛋,主持社祭者为小儿戴上首饰,祝愿平安健康!年满三岁的男孩!由父母带到社前跪5428拜,以鸡,酒祭社公,并请舅父命名,而后将鸡肉切成6244小块,连同一片黄糖,分送各家各户。告以孩子名字,女孩则于社前穿耳戴环!祭社当晚,各家将从社坛前带回的肉。粥,粽子和红蛋等,置于有孩子的媳妇门前祭祀!表示为孩子“赎魂”、祭毕!将粥喂禽畜,认为可使其肥壮!每遇虫灾!各村寨鸣锣聚众、杀猪、羊,鸡祭社、并用纸条染畜血,标插田间,象征社公到此。即可免灾,   ④禾神。六月初六家家户户杀鸡做粢粑3528到田间拜祭“田公地母”、聚饮欢歌、并在田边插小纸旗。祈求丰收、在遭受虫灾时!则“耍黄龙”驱虫,播种时、往往撒少量谷种或花生壳于村口路旁!求禾苗长齐。七月间有的村寨集体举行“祭青苗”!以猪酒供祭于村外。老少集饮、唱和农歌。秋收时!要举行“吃新米”。从田里采集稻谷做新米饭、宰杀鸡、鸭到田头供祭后、才开镰收割。   ⑤牛神,壮族传说1148牛是上天派到人间帮助农耕的!以农历五月初五为牛的生日!称“牛皇诞”,该日禁用牛力!在牛栏烧纸祭牛神!并喂牛一团有色糯米饭(黄牛用黄色。水牛用黑色)。有的地方还以菖蒲雄黄酒灌牛、春耕大忙后,0297要举行“收牛魂”仪式,称“牛魂节”。该日。以鸡!鱼,肉,五9965色糯米饭祭于牛栏或野外放牧处!众人团坐欢宴、并用芭蕉叶等包五色饭和肉、菜等喂牛!禁止鞭打或厉声呵斥!他们认为耕牛农忙作业辛苦,神魂惊散。故须招引,   此外!还崇拜龙,雷、水,4158火等众多自然神灵,并各有崇拜祭祀礼仪!   祖先崇拜 壮族称祖先神灵为“公裔”!崇拜至诚、特别是对被认为英雄的祖先!尊崇尤甚、   ①莫一大王!传说5787能呼风雨、驱鬼神。敌盗寇!护百姓的英雄祖先、许多地方,尤其是广西西北地区。不仅有莫一大王庙。4723而且家家神龛供奉莫一大王为“真正尊神”,长年香火不断。祭祀礼仪有三年一庆愿!五年二庆愿!十年一还愿,庆愿还愿均须宰杀猪牛鸡鸭献祭,并请师公诵经数昼夜。耗费甚巨。称为“大秀火”、无力承担这笔费用的。可于腊月做“烧腊”祭祷、向莫一大王表示力不从心!以求宽恕、除莫一大王外,还有莫二!莫三!莫四!莫五等大王和黄九公等,都被认为是壮族的英雄祖神!   ②家祖。每家正厅必设神龛。奉祀祖先以及灶王诸神,祖先名用大字写在一张红纸的中间!其他诸神用小字低一格列于两旁!春节和鬼节为一年中最大的两次祭祖活动,除夕,净扫门庭、烧茶冲米花糖迎接祖先神灵回家?大年初一早晨,互相串门给各家祖先酌酒作揖,共贺新春!初二送祖!亲戚来客必带供品!向祖先神位进香。年初一至十五!神台前供物不断,晨昏三叩首,早晚三柱香!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要过“躲鬼节”、传说农历七月初七地狱里的鬼都出来觅食、其中恶鬼作祟!为害甚烈、所以道绝行人,家家闭门躲鬼、在家祭0904祀鬼神!农历三月初三和十月初十祭祖坟,届时在墓前供献五色糯米饭,在坟头遍插纸钱,   丧葬仪式    人死后。停尸于正厅,以柚叶。桃叶或姜煎水浴尸换装,入殓时孝男孝女放声号哭、也有唱《丧歌》的习惯!表示诀别,一般停尸三日!亲戚3078故旧来吊!洒酒供祭!将死者生前喜爱的器物置于尸旁、用铜钱遮眼、塞口!或填以糯米饭,茶叶,意为使死者在往阴间的路上有赶路饭和买路钱,有的以朱砂点五官、叫做“开光”!尸体遮盖白布、擂鼓或燃放鞭炮志哀。如死0234者为妇女?还必须向外家报丧,俟外家来人“见面”后方能入殓。有些地区。子女为父母办丧事!要请两位歌师分扮舅甥、通宵达旦以问答形式唱“哭丧歌”。赞颂死者生前美德,并劝喻世人应尊敬长辈,不忘祖恩。   壮族有“二次葬”的传统。 一般葬后三年揭棺、捡取骸骨放入陶缸内(此环节叫“捡金”。装尸骨的罐子叫“金罐”)置于岩洞或土洞中!选择“吉壤”再行安葬!称“二次葬”!至此、死者才成为祖先神灵而受供奉。对非正常死亡的、6351被认为将变成恶鬼、因此必须火葬。请道公诵经打斋、骨灰随9754道公跳过火坑,才承认其阴魂与祖先神灵有同等地位。   巫师 分巫和师两类!被认为能交通鬼神的人神中介!巫又称小巫、多指巫婆,作法时穿常服。无师授,无经典、以瓢为乐器、名之为“鼎”,也有摇着铃铛,巫以巫术活动为主!自称能代人“神游”阴间。寻找死去的亲人!代为传言!或替人问神问鬼!以告吉凶祸福。师又称师公、由师徒传承!但无组织,不吃素。可婚娶、主要为人“驱鬼”,“祈鬼”,“择吉”、“求福”之类、经典称“壮经”(亦称“巫经”)?用壮语的土俗字(“sawndip”)书写。内容多是壮族的民间传说、历史地理!天文历象。巫和师为壮族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   师公大多主持丧葬、集庆,祛灾等较大规模的宗教活动!故又称大巫。   壮族本土的宗教是摩(MOZ)教。在中国上世纪60年代!被当作封建迷信横遭禁止!批判。大量的《布洛陀经诗》遭焚烧!不少地区有巫公?巫婆。被视为封建迷信而备受打击,甚至付出生命代价,“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使壮族的摩(MOZ)教几乎灭绝,8267中国上世纪80-90年代后。随着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落实、壮族本土的宗教----摩(MOZ)教才得于恢复,但60年代后绝大部分的年轻壮族人、很少了解本土的宗教是摩(MOZ)教和《布洛陀经诗》,也很少有60年代后年轻壮族人信仰本土的宗教是摩(MOZ)教。造成了民族文化的断层,   节日庆祝   壮族是多节日的民族。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其中!春节。“三月三”、“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另外有四月初八、端午节、六月初六。七月初七。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日等节日。   壮族节日的装束一。壮族的春节   壮族的春节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3天,但初四至初五仍算春节期。它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做准备!家家户户搞卫生!缝制衣裤、购买年货。张贴对联,制做糕点,杀猪、包粽子、春节又是个团圆的日子,凡是在外面工作的人,一般都赶在年三十之前回家团聚!吃团圆饭!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男女青年多5152去参加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等文娱体育活动, 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等,晚饭的八道菜中少不了“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会炖猪脚、炖整鸡、米饭要做得很多!剩到第0742二天吃、象征着富裕,   年三十晚家家都要守岁、直到半夜鸡叫?燃放鞭炮!除旧迎新、过去。有的地方把放鞭炮谓之“招牛魂”(壮语叫“欧魂怀”)。意思是老黄牛的魂魄尚散落在田野!把牛0443魂招回来!新的一年开始。老黄牛又该辛辛苦苦地为主人家效力了。“招牛魂”开始。有的人家敲锣打鼓、吹萧吹笛。整个村寨洋溢着一片欢天喜地的气氛,   二,正月初一。初二   凡来客必吃粽子、壮家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物。粽有大有小、大的一二斤重。小的二三两,还有一种叫“风莫”(特大粽子)的。重达一二十斤。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但要有馅儿,馅儿是由去皮的绿豆。半肥不瘦的猪皮拌上面酱制成,挟在粽心里,煮熟后。其味之香堪称一绝、   三!陀螺节   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4768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陀螺。壮语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鹅蛋的,也有二三两、制作陀螺一定要选用质地优4509良的坚木、它的“头”要圆滑!“打”的时候!用两三尺长的麻绳一圈一圈往上缠,一直缠到自己认为适当的地方!再用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挟住麻绳的尾端,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0996转动起来,质量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术高明,转起来长达七八分钟才倒下来、比赛打陀螺更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四!陇端节   陇端节。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以及附近的壮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是壮语译音。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聚、相传这个节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原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壮族)于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对宋王朝的事迹,现在!陇端街已发展成为富宁县以及邻近一带壮!瑶。苗、彝,汉各族人民进行物资交流!共同欢庆的传统节日!相传在3578北宋年间,为了抵制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侬智高率广西壮族揭竿而起。取得节节胜利,建立“南天国”、自称“南天王”、克南宁,破钦州、打广州!势力很大、后来起义军失利!退守富宁!北宋统治者为平息农民起义、削弱起义军力量!把壮族人民遣散到贵州等地,临别前!壮族9012人民纷纷集会,伤心叙别,嘱咐乡亲们来年归来团聚,此后。每年农历三月,客居他乡的壮族人民返乡归寨同亲友团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陇端”节。陇端节从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历时三天!节前!作为东道主的村寨,杀猪宰牛、在田坝上搭戏台,做好接待客人的食宿安排?届时,姑娘们穿上衣角、袖口镶着银排和绣有花边图案的无7006领斜襟上衣和蜡染统裙。戴上壮锦胸兜,脚穿绣花鞋。各个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英姿勃勃的小伙子与姑娘们相聚?载歌载舞!直到日落、仍有余兴者还可随姑娘进寨继续对歌、   五,吃立节   吃立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壮族人民素有欢度春节的传统!但在1894年春节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侵略我边境!为了打击侵略者,青壮年奔赴疆场!英勇杀敌!保卫了家园、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粑、盛情款待,共同欢庆胜利,补过春节。从此以后逐渐形成吃立节。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六。娅拜节   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者宁。索乌一带的壮族、每年四月属兔那一天、7813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四十八尾鱼、到娅拜山去。奠祭壮族妇女娅拜(有传说为侬智高母亲)。那天,男女老少都到场,礼仪十分隆重!相传娅拜是一个壮族山寨的头领,她率领壮家百姓同官兵打仗!失败后被残杀!众人把她埋葬到高山之巅。并将此山叫作娅拜山、每年到娅拜遇难之日、壮族人民就杀牛宰猪去祭奠她。这样年年祭奠。从未中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节日——娅拜节!   七。壮7432年   也叫"将也益"!春节叫"将昆"、即汉族节、壮年以农历十二月为岁首。十一月末日为除夕!习惯叫"崴谊久"?意为过二九(不管月大月小、都如此称谓),是日,6073全寨集资买猪?(有的村寨按户轮流专门喂养社猪)宰杀敬祀社王!祈求保佑五谷丰登。   相传古时曾杀人祭社。后来以猪代之!社王棚一般设于村边大树脚下。祭时、由魔公主持。妇女和家有孕妇的男子均不能参加,在社棚前宰猪敬供。集体叩拜!庄严肃穆。不许7355喧哗说笑?忌穿白色,花衣。4220否则当年收成不好,禽兽为患、祭毕,将煮熟的猪肉按户均分、各得一串,带回家里作"接魂"敬祖主要供品、从除夕到初三。即敬土地公之前、严禁内外人出入,过年十天之内为节日活动期间?村村寨寨敲锣打鼓,吹笛弹琴、纵情欢娱!亲友互访道贺。青年玩山串寨对歌作乐!有的还给周围兄弟民族送年礼,近邻的苗。侗,瑶、汉等族、前来作客、有的还鸣炮!击鼓,吹笙!表示庆贺。到处喜气洋洋?充满着民族团结气氛,   不过壮年的壮族村寨!则以春节为大年,其活动与当地汉族相同?。

蒙古族的民居、饮食、服饰、节庆活动

   住蒙古包,吃奶制品(奶豆腐 奶皮 奶酪)、蒙古烤全羊!当然也有蒙古包子饺子馅饼(和内地的不一样)!还有用奶和面做出来的饼或馒头,还有搐羊肉。自己也做酸奶、还有马奶酒(见风倒,喝时没什么事吹到风就不醒人事了)百度百科一下就都有了。你是哪里人。。房间两个窗户怎么摆放

蒙古族的节庆:是什么

  .蒙古族【节庆】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等!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6774向长辈敬“辞岁酒”!   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用以7943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是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  4530 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除此之外!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放映电影、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盛会,   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的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从其他兄弟民族那4650里学会了建筑技术?他们修建的房屋。不仅造型别致、美观。而且经久耐用。颇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称赞,为了纪念和庆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们就把农历四月初二定为鲁班节、节日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无论路途远近都要赶回顶里来欢度节日,各村寨都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人们还把檀香木雕刻的鲁班像拾着。敲锣打鼓,游直各村寨!然后,大家汇集场上?唱歌跳舞!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跳时、先由男青年作为先导、他们怀抱龙头四弦琴、边弹边跳。后面的人群群分2470成两行、有时围成圆圈2548有时互相穿插,队形多变、且歌且舞。场面十分活跃,   节日后,各村寨忙着收小麦。油菜籽,犁田插秧、干完这些农活后、工匠们又成群结队外出承包建筑、。周易第三十四卦

蒙古族有什么节日?

  1、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3800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8777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6421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1208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4044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7229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2,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4318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3!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2360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4。过年   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希/恩/吉/尔",即新年、也有称"白 节"5336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关于蒙古族春节的 来历说法不一!一是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 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八卦甲子 神机鬼藏

蒙古族有些什么特色食物?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三大类,即肉食、奶食,粮食,   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把羊肉,   在日常饮食中与红食。白食占有同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西部地区的蒙古族还有用炒米做“崩”的习俗。面粉制作的各种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饮食中也日3091渐增多。最常见的是面条和烙饼!并擅长用面粉加馅制成别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馅饼及蒙古糕点新苏饼等。 蒙古族1847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偿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   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有人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   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7984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饮酒、所饮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6925的习惯。马奶酒是鲜马奶经发酵制成!不需蒸馏、   典型食品: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民间还有:稀奶油?奶皮子、煺毛整羊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新苏饼!烘干大米饭、!古代人做床有什么讲究

蒙古族喜欢的颜色?

蓝色、因为蒙古族祭拜苍生天!所以他们尊重蓝色, 还有白色!蒙古人认为白色是起点。是母色~~ ,泽字五行属什么

蒙古族服饰的各部服饰

  此蒙古部因地域辽阔、居住分散,7408各旗服饰亦有差异!妇女头饰风格清逸秀丽。讲究后帘及颊侧装饰, 察哈尔蒙古族服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蒙古族服饰的款式和风格!多采用元代皇宫的颜色,服装的领口。大襟不锈花,领边、领座、大襟、垂襟和开衩衣边用绸布进行镶边,体现了察哈尔蒙古族服饰华丽多彩的宫廷韵味, 此部落因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较完整保留古代蒙古人古朴装饰风格、头饰造型独特且大量用银,袍服肩部及腰下叠大宽褶、为其特色、 巴尔虎蒙古族服饰从整体款式上看。较多保留着古代蒙古民族服饰的特点和传统风格,巴尔虎蒙古族无论男女均穿宽下摆的长袍。男1025子主要穿以蓝,淡蓝!紫红。深棕色团花缎为面料的长袍1699和特尔利克?夏季穿白色单衫。系桔黄,黄绿。灰蓝色绸类腰带。腰带靠下腰系!以上提袍为美!妇女则穿以红,紫红。绿色绸缎为面料的长袍和特尔利克,系紫红、粉红。淡0855绿色绸类腰带?2683以靠上腰系腰带,使袍子上部贴身为美。 此部落妇女头戴尖顶红缨帽,着灯笼式装袖,以库锦或绦子为装饰的袖箍和0776腰围分割装饰的袍服!并饰以辫套发饰为美!而独具特色。 布里亚特蒙古族居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历来以游牧、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形成男女皆喜穿长袍,靴子的服饰风格。布里亚特蒙古族的服饰既有一般蒙古族的风格、又受到俄罗斯和鄂温克等民族的影响,男子冬季戴红缨角帽、帽边和帽耳是羔皮或水獭皮等贵重皮毛。身着羊皮长袍扎彩绸腰带、脚穿自制布里亚特式厚毡高腰蒙古靴,春秋两季身着布袍、脚穿皮靴,夏季、男子头戴呢子角帽!称为“尤登”。身着布夹袍、脚蹬单皮靴、身披宽大的较厚呢子做成的朝布(意为雨衣)、以防雨或夜晚在外寒冷、女子穿戴同男子一样的帽子和靴子,身着女士袍,前胸打褶、已婚女子着肩部打褶的长袍!肩部是否打褶成为女性已婚,未婚的醒目标志、两种袍均不系腰带、冬季女性则在长袍之外再罩一件皮、棉坎肩。 内蒙古鄂尔多斯右翼中旗郡王府遗物:红缎暗团花马蹄袖女袍、黑镶库锦边长坎肩, 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称头饰为“陶勒甘久甘”,汉语意思为头带!用松石。玛瑙、珊瑚以及宝石。金!银等贵重材料制成!价格相当昂贵、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袍较长。两侧开衩!大襟右边系扣、不论男女,一般都备有腰带。男子喜欢穿蓝色或棕色袍。长袍较肥大、女子喜欢穿红、粉,绿、6739天蓝色绸质袍!比较紧身, 鄂尔多斯蒙古族穿蒙古袍!不论男女!一般都备有腰带,而且扎腰带有一定的讲究和规矩,未婚女子扎腰带。要在身后留出穗头!一旦出嫁、便成“布斯贵”。“布斯贵”为蒙古语,汉意是没有腰带!代替腰带的则是紧身短坎肩!以此来分辨未婚与已婚,穿上坎肩就说明这个妇女可以生育了,男子均扎腰带!扎时将袍子向上提,为的是骑马方便。也显得矫健潇洒。腰带上还要系上鼻烟壶,蒙古刀、手巾等、颜色各种各样,多用布,绸、缎等料、 “乌拉特”,蒙古语意为“能工巧匠”、早在明代后期,乌拉特部落就以精湛的服饰制作技术享誉草原、形成了乌拉特服饰的8187男装雍容华贵!女装典雅细腻的特点!男子服装以礼帽、长袍。马靴为主!妇女则以头巾。长袍、马靴为主!乌拉特服饰不仅保留了自己的传统风格又吸收了其它地区传统服饰的可取之处。其面料色彩!缝制工艺等类似7916阿巴嘎苏尼特和察哈尔服饰,在牧区穿着传统服饰的人较多!逢年过节。举办那达慕盛会时,人们则普遍穿戴华美的传统服饰。,六爻铜钱占卜算命规则

求蒙古族节日的照片

  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马驹节、2020年五行属什么

蒙古族佟姓的起源在哪里?(

  佟姓也是满族“八大姓”(佟?关,马,索。齐!富!那。郎)之首佟佳氏。清朝时,根据族谱的记载、佟氏的祖先本系满洲。(努尔哈赤等女真贵族亦以佟为姓)!世居佟佳地方(佟佳就是现在辽宁省境内佟家江,8933鸭绿江支流之一?佟姓聚居于此、又称为佟家江或佟佳江!现名浑江)。所以才以地为氏,满族的那拉,伊尔根等姓氏亦如此,但据中原佟氏家谱记载,辽东佟氏跟中原佟氏同源!都是金代女真夹谷氏后裔。早已汉化,唯辽东佟氏因迁回辽东、在后金建立前又嫁女与努尔哈赤,被归入汉军中!而后康熙年间、已成为当朝皇帝母族的佟佳氏上书声明本族源出女真、康熙便批准其抬旗入满洲,这一支佟氏比较发达?有专家根据满洲!锡伯族中的佟氏家族史认为佟姓是满-通古斯语族的固有姓氏、     佟姓名人   佟万:在《北燕录》记载明朝后期辽东有此人,以文著称。   佟国纲:清朝康熙年间人。满洲镶黄旗!一等公4947爵都统、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舅父、太子太保佟图赖(三等精奇尼哈番、满语子爵)长子、孝康皇后之弟、曾于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索额图一同与沙俄订立《尼布楚条约》!保护了清朝的北部边界安全!其后在清朝政府对准噶尔部噶尔丹部的战争中谇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境内。   隆科多:(、—1728)。清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佟国维之子、康熙年间授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雍正年间授吏部尚书加太保衔?清朝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表弟。雍正帝舅父,康熙临终!隆科多宣布康熙遗诏。使雍正帝顺利继位、曾参于清政府与俄国的北方边界谈判、维护了清朝当局的利益。后于雍1783正三年(1727)被处永远禁锢于畅春园、次年死于禁所。   佟麟阁:(1892-1937)中国国民党上将!满族,河北高阳人,七七事变爆发时任29军副军长 。1937年7月28日北京南苑阵亡,   佟铁鑫:辽宁省锦州人。满族。1958年出生、男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空政歌舞团独唱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佟大为:辽宁省抚顺市人。满族!1979年2月3日出生、上海戏剧学院2001届本科毕业。主要影视作品有:电视剧《婶娘》,《少3249年包青天》!《海洋馆的约会》、《世纪人生》。《玉观音》、《一网情深》等、电影《我爱你》、2005年成为抚顺旅游形象大使、   佟文:中国女子柔道运动员?   佟健:2994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适合餐厅风水字画蒙古族的节庆活动

蒙古族姓名的前后顺序

  蒙古人的姓在前。名在后!比如孛儿只斤?铁木真!,古力娜扎八字





蒙古族的节庆活动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