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丹阁 >风水知识 >周易风水

周易系辞

  周易·系辞·上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9127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于天文,8776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4281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6384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9674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4928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2169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第六章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第七章 子曰:4230《易》!其至矣乎。 夫《易》,圣人所以4321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第八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言天下9648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9746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0282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3630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第九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3692为二以像两、挂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3530:「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第十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2452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第十一章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8175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2101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像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4560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1695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乾坤。其《易》之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4212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周易·系辞·下 第一章 八卦成列、像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焉,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阝贵 然示人简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第二章 古者包牺氏之8622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7014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第三章 是故《易》者。像也、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第四章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偶、 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9127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不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9386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5065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7487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9603『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天地絪温,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0921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2603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6844言断辞,则备矣,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7328以明失得之报! 第七章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1443第八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2056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第九章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若2259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耶, 第十章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第十一章 《易》之兴也,其当殷7259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 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是9049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周易全文系辞下传?

  《易经。系辞下传》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聩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易经!系辞下传》第二章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6195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羲氏没。神农氏作,□④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⑤、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⑥,《易经。系辞下传5691》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8600之动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易经。系辞下传》第四章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易经。系辞下传》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8868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0360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易曰:9146「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不获,8126语成器而动者也!」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而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履0035校灭耳、凶、」」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桑,」」「天地□⑦□③?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6408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0676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易经,系辞下传》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於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子曰:「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易经。系辞下传》第七章   易之兴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於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易经、系辞下传》第八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注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曲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於忧患与故、无有帅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曲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易经、系辞下传》第九章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4682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位。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易经!系辞下传》第十章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经,系道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有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易经,系辞下传》第十一章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易经。系辞下传》第十二章   夫乾,天9817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4403之至顺也!德行恒简9432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6751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②□②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未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1207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1538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5597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8!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什么是平面布局图

《周易 系辞上》的作者?或者

  作者到现在也没有定论,具体见剖析:   《周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对先秦诸子百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在整个封建社会里!凡是有成就的学者。无不研究过它并得它的启示。然而,《周易》这部煌煌巨著的8754作者是谁呢、这是数千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谜题、   《2996周易》三圣说的人认为!《周易》中《易经》与《经传》两部乃是伏羲。文王,周公(或孔子)三人合著。   以伏羲作《易经》5958本身为证,其《系辞下》自称庖牲氏王天下。仰观俯家!始作八卦,《史记一·太史公自序》也说:伏羲纯厚、作易八卦”,在《曰者列传》中则进一阐明,“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十四爻而治天下”!《周4971本纪》则记载:“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前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孔子世家》却抬出孔圣人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仲尼弟子列传》则进一步佐证曰:“孔子传易于瞿”!   继承和拓展这一说法的是马融和陆续,他们认为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这是定论,只是他们把传说中的伏羲剔除了,与其稍有不同的是朱熹!他认为《易经》里面有伏羲的易。有文王的易!有孔子的易、在读易的时候。必须把这三个人的易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   孔说与非孔说、持这一说法的人,长期以来!围绕着《周易》究竟是孔说还是非孔说这2034一问题争论时间最长且十分激烈,一派认定、一部《周易》非孔子他人莫属、另一派则断言:《周易》与孔子毫不相干!   这种争论起源于汉代、根据《周8071礼》记载!周初、《易经》有三种本子!一名曰《连山》。二名称《归藏》、三名为8314《周易》,前两种在汉代已经失传,只有《周易》在民间流传、汉武帝时,政府曾设置以调易》为首的五经学馆,一些“五经”博士用当时通行的隶书重新8375整理撰写经书!使得新版《周易》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这在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背景下,孔门传人认定《易经》为孔圣人所著是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的?所以,都在此书中冠以“子曰”字样,这一派即是后人所称的“今文学家”。   但是!以先秦时代留下的篆书书写的经本为正宗经典的“古文学家”、他们则认为,《易经》居首的五经皆周旧典!一是先王留传下来的典章制度的汇编!孔子未出!何以作经。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撰写《易意子问》。文中说、、《易经》中的《文言》!《系辞》《杂卦》等篇与0709孔子根本毫无关系,清代学者龚自珍则进一步论说:“仲尼未生、先有六经!仲尼既生!自明不作”、   近代以来、这种争论愈演愈烈!坚持孔说“今文学家”观点的学者皮锡瑞认定:“一当知经为孔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二当知汉初会古未远、以为孔子作经说必有据”,康有为更是一锤定音:“凡‘六经’皆孔子所作,昔人言孔子删述者、误也”、康圣人连孔子是《周易》的合著都概不承认、   持非孔说的古文学家也3949不甘示弱!以钱玄同为旗帜、奋起反击、他精心考据!层层批驳,结论说:“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针锋相对没有丝毫调和的余地!   郭沫若先生在这场争论中。独树一帜,他认为。孔子不但不是《周易》的作者、而且连读也没有读过《周易》、他说!《论语》中关于9908孔子“五十以学易”的话!鲁语“易”字也作“亦”!不足为信。而《周易》中多次出现的“子曰”非孔子而为荀子、由此郭先生推断《周易》大多出于荀子门人之手。并认为《周易》可能是战8612国前楚人馯臂弓汇编成册的、   此外!还有些学者根据《0056周易》的思想观念来争论《周易》作者,冯友兰先生著文说。《周易》与《论语》的哲学观点截然不同。从而否定《周易》为孔子所作、苏渊雷教授则认为,冯先生的论说、就事论事!2674综观两部著作就不难看出《周易》与《论语》的思想如出一辙!因此很难说孔说派的论点没有道理。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就记载了孔子与弟子研讨易经的情况。   非孔说的学者仍不同意孔说学者的意见,黄永年先生认为《周易》属既非文又非史也非哲的一类杂著!其作者诚如顾颉刚先生所说:“著作人无考,当出于那时掌卜筮的官”、他还说。“十翼讲点哲理。可算哲。上下经则本是蓍占用的卦辞!爻辞,严格地讲已涉及民俗学而并非全是哲、当然更不能算文史”。结论是《周易》非一人之作!李镜池同意这一观点、他说:“《易经》卦、爻辞是编纂而成的”。“可能是周王室的一位太卜与筮人”。《易经》的作者“不是一个人。姓名不可考”,宫哲兵的观点与上述看法基本相同?他用逻辑研究的方法,从其传授路线和发展过程分析。认为《周易》是以邹鲁文化和荆楚文化为背景。同时承受三晋与燕齐文化的乳汁、是晚周各思想的汇流与结晶、   《周易》的作者究竟是何人。至今尚未有定论   参考资料:[、什么是床头朝向

大难不死后的感悟及祝福

  生活中没有绝境,一场场灾难都必将是经不起阳光的噩梦、经不起颠簸的泡影、人生就是道场!活着就是一种修行、、什么是建筑格局

《周易》是谁创作的?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并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本条目讨论宽泛的易经。即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在古籍里仅提到名字的“连山”!“归藏”(无论是否事实存在)则不予讨论!   秦始皇0288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6623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什么是形峦风水

《周易》是由哪些组合而成的

  作为占筮之书?《周易》在形式结构上比较特殊。全书分《经》!《传》两部分!!什么是心灵风水

《系辞.上》说,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则字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则应该是效法的意思。什么是房子朝向

吹气球吹爆游戏当中感悟到了什么

运用的方式、其中的乐趣、,方可入手写作 ,什么是房子的财位

求<易经>系辞上传的注释和翻译

  (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2)动静有常,刚柔断矣、(3)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4)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雷、(5)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6)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7)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9638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间而2455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8)   注释:  2694 (1)系辞:系!古字作毄。有系属义、辞、本作辞,即词!有说义!系辞本义是系辞于卦爻之下、案《系辞》:“系辞焉以断吉凶!”“系辞焉以尽其言!”即是其正、此处以“系辞”为名。乃指系在《周易》古经后面的文辞!为《十翼》之一。它是《周易》的通论:追述易之起源、推论易之作用、4070兼释卦义以补《彖》!《象》。《说卦》之不足。并言明占筮方法等。3967《系辞》分章,先儒4612多有不同:马融,荀爽、姚信等分上篇为十三章。虞翻分为十一章、周氏、孔颖达等分为十二章、陆德明分为七章、李心传分为十五章,王申子分为十六章!今从马融等分法,《系辞》下篇一般分为十二章。   (2)尊:高、贵、天阳气轻清在上!故曰尊,卑:下,贱,又作“埤”、卑。埤通,地阴气浊重在下!故曰卑!定:谓定其方位。以:已,《国语·晋语》“吾以除之矣”即其证!陈:列,   (3)动静有常:此指天地自然而言,天运转不已,故曰动!地凝重不移!故曰静,常:规律,天动地静之说,战国时代极为普遍!如《庄子·天道篇》:“其动也天、其静也地,”刚柔:刚谓奇画以象阳?柔谓耦画以象阴、断:分,判、   (4)方:先儒多解为方所、道!理。行虫动物类等。然以上诸说似皆不妥。通观此段文意!“方”在此应解作“事”、《象》之《复》“后不省方”句、王弼注:“方!事也,”即其证!象:天象,日月星辰。形:地形!山川草木。变化:天时变,故在天为“变”,变,熹平石2645经作“辩”、由成象到成形辨其化,可备一说,坤化成物。故在地为“化”、见:显现、   (5)刚柔相摩:乾刚坤柔之画相互摩荡而成八卦,即《说卦》所谓乾三阳坤三阴相互作用而生“六子”!摩:旋转。此指切摩,八卦相荡:八卦相互涤荡而运动!荡,又作“荡”、《释名》:“荡,荡也。”此有推4618移之义、鼓!通“郭”、《风俗通义·声音篇》:“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万物郭皮甲而也,故谓之‘鼓’”!所以鼓有“动”之义,霆:雷之余气!《谷梁传》:“云雷者何、霆也,”润。滋,   (6)乾道:即阳道、男:阳性事物。即《说卦》所谓“长男”,“中男”、“少男”,5474坤道:即阴道、女:阴性事物。即《说卦》所谓“长女”、“中女”,“少女”,   (7)知,先儒多训为“主”、“为”!笔者管见!由《彖》释《乾》称“万物资始”考之。此“知”就应解作“资”、“资”,“知”音近互假耳!作:一本作“化”!笔者以为。由上文“乾资大始”考之、此处“坤作成物”之“作”,当训为“为”!即化生、易:平直。无所难!马其昶云:“易者易直也!光8110体浑同虚空,普徧群物,故曰易,《尔雅》‘平。均、夷。弟、易也’。注云:皆谓易直。此2481可识易之训也”、案《系辞》:“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故马氏之说极是。简能:简约之能、先儒有谓作“简从”者。5062上下文“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考之,此解可备为一说,简,简约而不繁,   (8)易简:平易简约。成位乎其中:人得天地之理。位于天地之中,位、居位!、什么是房间的布局周易系辞上感悟

夫妻如何相处才能幸福 夫妻相处之道人生感悟

  相处之道   与人相处之1292道在于无限的容忍!如果不能够容忍。就不能够相处。一定要懂得容忍啊。佛法讲的就是一种容忍、就是一种忍耐!忍辱精进是进步很快的一种功德?当一个人能忍辱的时候!他的功德很大、当然!如果一个人身3877上有魔,有障、硬要容忍下去,也不行!师父到人间来,可不是一味容忍人家的、修心还1986是要有一些限 制,过去比丘的戒 律和比丘尼的戒 律有三8407百多条!想想看。这个和尚和尼姑还能够动吗,这么多的戒 律!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干什么都不是!只有念经,老老实实 修心!戒 律就是这么厉害、   要认知生是责任的开始,死是任8139务的结束,我们到人间来,死的时候就是什么都没有了,我们的任务都完成了。那你这个任务到底完成得好不好!你修得好不好、   智慧虽然是无形的!但能丰富你的生命!智慧虽然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相、但是你的生命是靠智慧活着的,没有智慧的人,生命是枯燥和无力的!什么事情都想不通。这个人还活着干什么?没有办法!就是没有智慧!想得出5751办法的人、就是有智慧!   台 长经常讲:用伤害别人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因8704为你自己有缺点!你就伤害人家。这是修心之人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   所以一个人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一个人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不要认为这个事情我做得是对的!我认为怎么样。则少悔,这样就会少一点悔过!因为你太注重你的观点之后,你一定会后悔的!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如果不能够容忍,就不能8347够相处,一定要懂得容忍啊,佛法讲的就是一种容忍、就是一种忍耐、忍辱精进是进步很快的一种功德、当一个人能忍辱的时候、他的功德很大。当然。如果一个人身上有魔、有障。硬要容忍下去!也不行!师父到人间来。可不是一味容忍人家的,修心还是要有一些限 制、过去比丘的戒 律和比丘尼的戒 律有三百多条,想想看、这个和尚和尼姑还能够动吗!这么多的戒 律、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干什么都不是。只有念经!老老实实 修心,戒 律就是这么厉害!   而我们现在是在家修行要学会纵他谤,任他诽、等于用火烧天。徒自疲。我恰饮甘露、要消融顿入不思议,任由别人去讲你的好坏、就等于用火去烧天。徒自疲劳。人家骂你。人家讲你不好。你就像是饮用甘泉一样。当你身上有毛病的时候,没有人讲你、你不知道,等到有人骂你7747的时候。你会突然想、我是这样的吗、我要当心一点了。你改了!不就像饮用甘露一样吗。你不要去想。他讲得对不对,有则改,无则勉。要突然之、什么是房间缺角图,





周易系辞上感悟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