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丹阁 >风水知识

满族有哪些节日???

  满族特有的节日习俗   一。添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日、是日煮一盆粘高梁米饭上插用高粱秸扎的“马”或“犁丈”放入粮仓内。后来简化为用高梁秸扎成的“犁丈”直接插在粮仓上、以祈丰年!   二!太阳日(满族人称太阳为“日头”)   农历二月初一、满族人认为这一天是“太阳的生日”?用面做糕上放用粘米面掐成各色的花小鸡、予喻金鸡报晓!迎日出。   三!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要“引龙回家”,即用草木灰从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或河边。灰道弯曲如龙,以示请龙到家。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给男孩理发。是“龙抬头”的日子!2202希望男孩变得聪明,学业进步!这一天还要接出嫁的“姑奶奶”回娘家、好0407吃好喝招待,这天吃饽饽(饺子)叫吃龙鳞!吃烙饼叫吃龙皮、吃元宵叫吃龙眼、吃米饭叫吃龙粪!吃锅贴叫吃龙爪!   四!结缘日   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要“普结善缘”!用煮熟的一碟盐水豆、彼此互敬互吃对方两颗“结缘豆”、表示“普结善缘!天下一家”。7066结缘都是先敬长辈长者。长者再从自己碟内掐两颗给晚辈吃?表示不分长幼尊卑?团结友善。   五。民俗节   农历四月初八日之后的第一个周六,为满族同胞的除“颁金节”之外的另一个重要节日—民俗节,是沈阳满族联谊会于二 OOO 年六月份邀请辽沈地区满族专家!学者3681进行考查论证后确定的。是日在春光明媚的郊外举行民族庆祝活动。   六。虫王节   农历六月初六,过去!每逢此日,每户出一人去谒虫王庙。并杀5186猪以祈虫王、祈求虫王管住虫害。后来深知虫害靠防治而不靠祈神!农村改为“晒衣节”!城市改为“爆书节”,以凉晒衣物图书防止虫咬、   七,马王节   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满族祖先狩猎征战?多靠骑4210马射箭?就是出门远行也多骑马、故多敬重马王。供马王爷时、用烧羊肉一方。鲤鱼一尾,雄鸡一只,还有白酒、行三叩首礼、供后全家饱餐一顿!   八!颁金节   农历十月十三日,公元 1635 年农历十月十三日,清太宗皇太极在沈阳发布一道谕旨。就是用“满洲”这个新族名代替“诸申(女真)”的旧族名。所以,人们便将这一天视为满族族称的诞生日,而“颁金”一词是满语音译,为诞生!出生之意。满族人愿意接受它是因为这两个汉字有吉祥尊贵之意?因此约定俗成,各地满族同胞就都称这一盛大节日为 “颁金节”。   九。走百病   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十、大祭   大祭没有固定日期,沈阳满族富户每年一次!贫家三、五年一次。一般在腊月举行!连祭三日,第一天祭祖、上午叩头杀牲为朝祭。晚上背灯祭,第二天祭天!亦称“外祭”!又叫“立杆大祭”。叩头杀牲,吃“小肉饭”和“大肉”、“大肉”俗称“燎毛肉”。第三天祭佛托妈妈!即“背灯祭”之神祗,但“背灯祭”为感恩!报恩、此祭则为求子孙兴旺,人口平安!   十一,药香节   新宾满族农家!有许多人将五月初五称为“药香节”、妇女们唠起家常都说:“五月节”天不亮采来的草药可灵了。还有的说这天露水就好像灵丹妙药。若是用这天早晨的露水洗眼睛!保你一年眼睛明亮!真是圣水一般,五月节采的艾蒿荫干后!用来“灸艾子”(针灸学)!肚子里有食水都能灸化了。风寒腿秋天用艾蒿灸,七天就能治得不大离儿,还有的说这天刨的“八股牛”(药学名白藓皮)药劲大。治病效果好,五月节这天人们都起大早。8374到河里去洗眼睛!洗脸,满族农家妇女起得最早。她们先到小河里洗脸。梳头,还用铜盆端回水给公婆洗脸。   孩子们在五月节经常唱着一首歌:“棕子香香厨房,艾叶4755香香满堂,......余下全文>>!

满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满族许多节日受到汉族人影响。在今天也过一些汉文化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2452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   上元节:即正3547月十五日,!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并影响汉族,今天汉族也将正月十五叫做元宵节。   添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7831求风调   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厨房门敝开风水禁忌

满族风俗的满族禁忌

  1410满族禁忌较多,不允8250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3479以打来吃,但是。1518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从此爱犬!敬犬便成了满族的习俗、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厨房门有两个风水禁忌

乌拉满族传统文化有什么

  太多了这得5593写一本书!厨房门朝向

满族服装有什么特征?

  清代服饰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其中有一种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7903叫“马褂”!马褂的形制为对襟,大襟和缺襟(琵琶襟)之别!对襟马褂多当礼服、大襟马褂多当作常服!一般穿袍服外面!缺襟(琵琶襟)马褂多作为行装,马褂多为短袖、袖子宽大平直!颜色除黄色外、一般多一1988天青色或元青色作为礼服,其它深红,浅绿、酱紫,深蓝。深灰等都可作常服!本土为戴暖帽。穿马褂、行袍的男子。 清代服饰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其中一种为“马甲”或3730称“坎肩”!男女皆着!样式有大襟,对襟,琵琶襟等!一般穿在里面。样式也比较窄小!清末时,有把马甲穿在外面的、还有一种多钮扣的马甲、称“巴图鲁看坎肩”( 巴图鲁是满语、是“勇士”之意)。这种马甲,四周镶边,在正胸钉一横排钮扣,共十三粒、俗称“一字襟”马甲。或称“十三太保”!先在朝廷要官服用!故称“军机坎”。以后!一般官员也多穿着。成为一种半礼服、 清代服饰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清代礼服一般无领,穿时需在袍服上另加一硬领,春秋季节、用浅湖色缎!冬季用绒或皮!这种领子、又称“领衣”,又因形似牛舌,故俗称“牛舌头”、质料用布或绸缎。前为对襟、用钮扣系之、束在腰间,还1856有一种披肩。形似菱角、上面绣以纹样!多用于官员朝服、本土为领衣实物。 清代服饰 清代妇女发饰。分为满汉二式,初期还保留各自的原有形制,后在相互影响之下!都有明显的变化,而且各地风俗也不一样、清朝中叶、汉族妇女模仿满族宫女发饰、发饰品种繁多!各个时期流行的发式也各不相同。汉族妇女服饰?初期仍如明末之旧!经过不断的演变,终于形成一代特色。凡后妃命妇!用凤冠、霞帔,普通妇女除婚嫁及入殓时“借穿”一下这种服饰外,其它场合以披风!袄裙作为礼服,袍衫(旗袍)为满族妇女的主要装束!也深受汉族妇女的喜爱。不过满族的女装没有汉族的宽大!满族女装一般为窄而瘦长、多在外面加坎肩,此图为梳旗髻、穿旗袍及梳平髻。穿袄裙的妇女、 清代服饰 清代妇女发饰?分为满汉二式、初期还保留各自的原有形制。后在相互影响之下。都有明显的变化、而且各地风俗也不一样,汉族妇女的发式,在清代中叶模仿满族宫女发式!以高髻为尚!以后还流行过平髻、圆髻!如意髻等样式!清末,崇尚梳辫。初在少女中流行。以后逐渐普及?满族妇女发式,大多以为钿子为饰!钿子以铁丝为骨。也有用藤丝的、外面裱以黑纱、上面饰有翠翟。普通满族妇女!多为“叉子头”式、也称“两把头”、“把儿头”的。后来,受汉族影响!一般都将发4226髻梳成扁平的形状!俗称“一字头”、到了清末。这种发髻越来越高。逐5173渐变成“牌楼式”的固定装饰,只需套在头上,再加一点花朵即可,名为“大拉翅”。汉族妇女服饰。初期仍如明末之旧!经过9708不断的演变,终于形成一代特色,凡后妃命妇。用凤冠!霞帔!普7142通妇女除婚嫁及入殓时“借穿”一下这种服饰外、其它场合以披风,袄裙作为礼服!而满族妇女的主要装束为袍衫(旗袍)、不过满族女装一般为3333窄而瘦长!多在外面加坎肩、,厨房门朝向及风水布局

满族的饮食,满族有哪些传统美食

  满族的几种风味小吃:    慈禧小窝头   当年、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慈禧太后逃难时,3879曾吃过玉米面窝头!感觉很好吃、回到北京后!一天。又8363想起吃窝头的事!就叫厨房做窝窝头。0797厨工用新鲜玉米面,豆面做成小窝头,并配上满族人爱吃的蜂蜜。于是小窝头就成了清朝宫廷点心、   豆面卷子   满族喜食粘食。甜食、豆面卷子!或称豆面饽饽,多在春季食用,做法是将粘米面入锅蒸熟。擀成薄片。再将炒熟的黄豆面均匀地撒在上面、也可9497加上芝麻盐,卷成长卷,切成一至2278二寸长,色泽金黄。粘而香、   苏子叶饽饽(粘耗子)   这也是满族人喜爱的粘食。夏季!将糯米浸泡后磨面、按成圆饼!内包小豆豆馅!外裹鲜苏子叶,蒸熟!去叶(或带叶)食用!味清香、   酸汤子   这是满族人夏季爱吃的一种食品、做法是将玉米泡开,磨成面!发酵后可制作。将发酵面挤进“汤筒”(或凿有小洞的猪哈拉巴骨)!使之成面条状漏入沸腾水锅中!煮熟加佐料即可食用!夏季可加蜂蜜,芝麻做为甜食,甜中带酸!味美适口   萨其玛(又名糖缠)   用水和鸡蛋(或奶油)把白面和好、赶成薄片,切成细条、用油炸熟!再用砂糖或冰糖熬成糖稀与之搅拌、倒入事前铺好芝麻,青红丝,瓜子仁的木槽内、将其压平,取出切成方块即可食用!其味香甜适口,清代关外三陵祭祀!也以其为供品!可见满族对其重视喜爱、现为全国各地!各民族人民普遍欢迎的糕点。   小肉饭   即满族传统主食扬子饭、用炒猪肉丁与高粱米焖制!再多放些水、就会1841做成鞋子粥、   龙虎斗   用大米!小米。小豆合煮的饭?“斗”即“豆”谐音,大米,小米喻之龙、虎,故称“龙虎斗”!   秫米水饭   将秫米放水中煮熟。捞到冷水中浸凉即成、多在夏季食用、,厨房门朝向风水

满族最高的告别礼节

  见面礼:   平时上街见面!各自都应分清长幼请安问好、男人皆施问安礼(即请不安)或施打千礼(即请大安),待长辈回话、方能动身、女人则施蹲安礼(即侧身半躬身。双6124手抉膝微微下蹲), 满族人以前施问安礼一般每隔三五天都要向本族长辈问安、无论多少户居住一地均不能遗落此礼。后来!施此礼稍弛!但晚辈离家较久!归来时!一般7060都要向本族中长者问安、都要施三拜六叩的磕头礼!在第二拜时要后退半步,   岁礼:   一般为满族礼仪中较大的举动?在除夕这一天!吃过晚饭!阖家老少大小、均得到户外走一走!首先到供祖先的家里的祖宗牌位前三拜九叩。然后逐家叩拜。行二拜7995六叩礼!这种礼不分门户。贫富之别、也不论平日亲疏。一般要求拜至午夜间(即民俗中的放鞭炮煮饺子接财神时)为止。   拜年礼:   在正月初一早饭后开始!行拜礼与辞岁礼不同。一般要求有选择地到本家长辈家施叩拜大礼! 时至现在,由于各种原因。满族的礼仪也渐渐废弛了一些!但是敬祖先、孝父母、礼宾客之礼犹存、满族的风俗民情特点仍然很明显,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其2366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9180乌苏里江流域!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了中国、形成满汉长期杂居的局面、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5760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   叩头0017礼:   常见于下级对上级,少辈对长辈!表示恭敬!侍奉、恳求之意!或春节拜年!均行叩头礼!行礼时。先脱帽、跪左膝!后跪右膝!马蹄袖一弹。双手着地、连叩三下头,此俗自建州女真时就有、《建州闻见录》云:"将胡(指女3850真人为官者)之见奴酋(努尔哈赤),脱笠叩头。卒胡之于将胡亦然?"祭祀时也叩头! 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无礼貌,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1485帽进家来。传说。当年汗王遭难时。狗有救驾之恩。满族视之为恩祖而加以保护和珍爱、西炕不许随便坐人,院中1732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   还有尊卑!等级关系上的忌讳和规矩,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长辈吃饭,媳妇在旁伺候。否则!就视为不敬不孝。大爷伯父辈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过去满族妇女旗袍长至盖脚背!袖长至手背后、与今日之短袖旗袍大相径庭、   满族有敬老尊上的风尚,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要和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有人冲父母状况,子女必须起立回答,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 请安礼。男有"问安","打千儿"。"叩头","问安"、是请小安,垂手站问好。"打千儿"是请大安,也叫"单腿跪"、满语为"埃拉塔拉米"!即先敏捷地掸下袖头。左腿前屈,右腿后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头与身略前倾!"叩头礼"。即磕头!一跪三叩或二跪六叩,新年请安"首必四叩、至三则跪而昂首,若听命者然、尊长者以好话祝之!乃一叩而起、否则不起也"(《柳边纪略》卷四),   对神佛!祖先,帝王则三跪九叩!女人礼仪不同于男人、有"蹲安礼"。俗称"半蹲儿",即双脚平行站立!两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状!妇女平日相见,以右手抚其额。点头为拜!俗称"抚鬓儿"!即手指从眉上额头鬓角连抚三下、随后点头目视, 妇女相见,兴手拉手之礼、俗称"拉拉礼"。与汉族妇女拜见礼有别、至亲久别相见彼此抱腰接面!然后执手问安、是谓抱1661腰接面大礼,如幼辈见长辈、两手抱其腰、长者用手抚其背、老年夫妻相见有"顶头礼"、老夫妇久别重逢、老伴迎上去用头顶住老头胸脯。老头轻轻抚摸几下老伴后脑勺或后脖颈,   满族人!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9494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旁让长辈先行,长者也很客气地说:"谢谢阿哥,请上马先行",青年人才可上马赶路, 儿媳妇对公婆更是恭敬。要端庄恭谨、每日给公婆装烟三次!一日三餐要站着侍候。早晚还要送上洗脸水和洗脚水!新媳妇头一年不能上炕吃饭、在公婆面前不许穿短衣服,不许大声责骂孩子,儿媳妇外出、临走要给公婆装烟!说声"请阿玛!额娘看家"、 来了客人、儿媳妇要扎上围裙听婆母在炕上吩咐。每喊一声媳妇要答应" 、再去干活,即使媳妇年岁很大,在年岁小的长辈面前也要恭敬侍候!   满族有重小姑习俗、满族未结婚的姑娘地位很高,公婆上坐、小姑侧坐、媳妇则侍立于旁谨慎侍候! 满族人民大方好客、恪守信义、在满族聚居地方、有人路上拾到东5202西要设法找到失主、找不到要招失认领。有以"窃人之财为耻"的风习,"邻里相处!有难必帮",一家缺米大家凑,一人打柴大家烧!为乡间邻里平常之事、互相借贷、不需立契!只凭口头相约,恪守信义!   旧时农村旅店少,过路人只好找民5998宅投宿?主家热情招待、酒足饭饱后自然留宿。由于满族居室一屋三炕、常是同居一室!4644男女不相回避?!厨房门框 白色 风水

满族发型为什么这样

  古代满族人特别看重辫子,满族人的先9999祖发源于白山黑水!以打猎捕鱼为生、前头剃发脑后结辫。是为了穿山越岭枝藤不刮发!射8501箭瞄准眼前无乱发遮当,白天盘在头上便于生产劳动,晚上解下来可当枕头、满人信仰萨满教!按萨满教的说法?头发在头的顶部、最靠进天,是灵魂栖息之地。非常神圣。进关后又接受了汉人的孝悌观念,认为头发是父母所给,不容毁坏,满族人如果战死沙场,尸骨可以埋在外地、辫子必须剪下来送回家!系上姓名籍贯招魂葬之!、厨房门正对厕所门化解

满族有自己的民族节日吗

  满族的传统节日   1.颁金节:   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7155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 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2.上元节:   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3.走百病:   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4.添仓节:   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5.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2481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6.虫王节:   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7.中元节:   满族以七月十五6770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0675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8295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8.开山节:   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祝福祷告、感谢山神给予采药人的丰富恩赐。再0158这一时期采到的人参则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     9.腊八节:   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10.小年:   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厨房门比入户门高风水满族的食物

满族的重要节日

  灭汉节、就是纪念杀光4818汉族的节、、厨房门玻璃图案风水





满族的食物的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起名大全